关灯
护眼
字体:

第八十九章、历代定都战略

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

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

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

下载APP
终身免费阅读

添加到主屏幕

请点击,然后点击“添加到主屏幕”

里,内有平原可以种地,外有高山大河可以阻挡,你往那里面一藏,谁能打进来,等到您想出去的时候,顺流而下,谁能拦得住?’刘邦拿不准主意,偷偷去问张良:‘这小子是不是骗我?’张良说:‘他说得对。’刘邦说:‘那你怎么不早告诉我?’张良说:‘天下打下来了,你就对我不那么百分百信任了,外来和尚会念经,所以我就没告诉你。’”

    范小见说:“从此以后就到咸阳了?”

    秦婳婳点头说:“不错,等到到了三国演义的时候,为了打仗方便,魏国并没在咸阳安家,不过还没统一那样不算。等到三家归晋,晋朝把都城挡在放在洛阳,他自以为人品和周文王一样好,就完全不管自己怎么把这天下骗来的了,骗人骗的把自己都骗了,也算是个境界,结果没多少年就被四周的少数民族冲的稀里哗啦,反而给游牧民族树立了一个坏榜样,知道中原天下也不是不可能落入外人之手的。”

    范小见说:“是。”

    秦婳婳说:“此后也形成了另外的一个都城模式,就是定都南京,毕竟有长江之险,至少心理觉得安全,而且中国的经济中心和人才中心开始南移了。”

    范小见说:“那以后都城又到北方了。”

    秦婳婳说:“是,从晋朝开始,游牧民族开始进攻中原,为了解决这个问题,唐朝又把都城迁回咸阳,也就是西安,为了防御来着北方对国家的威胁,到了宋朝,赵匡胤又是以为自己从孤儿寡母手中夺了天下人品还好,又把都城放在洛阳,那时候洛阳破坏的不行了,就放在洛阳附近开封,结果实践证明这真是一个容易被攻击的地方,一直就消停不了,结果国力最终是被拖死的。”

    范小见说:“那现在就是到了明朝了。”

    秦婳婳说:“这时候来自北方的威胁最大,所以就应该迁都北京了,这是一个攻击态势,主要力量放在北方,才能确保对北方的高压,力量不在北方的话,那北方很容易就又起来了。再说如果把军事力量放在北方,政治中心放在南方的话,那实际上是一个潜在的威胁,这个军事力量没准儿成为推翻政府的力量。军事力量和政治中心都在北方,便于对北方的监视,也便于对军队的控制,如此国家才能安稳,不然就失衡了。历来军事中心和政治中心都是在一起的。秦始皇是这样,宋朝也是这样,禁军护卫京师,是天下精锐,但是这个精锐离北方的威胁太远了,结果导致北方威胁坐大到不可收拾。”

    范小见说:“照这么说,国家对外战略也从以德治改成以力制了。”

    秦婳婳说:“正是这样,对内部可以德治,但是外来的民族根本就念的不是一个经,你给他讲了半天,他半句也理解不了,下一步还是舞着刀过来,你和他纯粹讲道德,纯属对牛弹琴了,但是你把他打疼了,他就相信你了。”

    范小见想了会儿说:“那么说现在迁都的问题不是一个地理问题,而是一个军事问题。”

    秦婳婳说:“对,都城所在是国家安全战略的一部分,从周朝到秦汉时期颠覆国家政权的主要威胁来自诸侯,来自内部,从晋朝开始,这个威胁主要来自外部了。而外部就是在北方,所以迁都北方是国家安全问题,至于粮食运输,毕竟就是一个运输成本的问题,这个相对来说,提高下运输效率就是了。”

    范小见说:“现在的经济中心在南方,政治中心和军事中心都在北方的话,那势必大量的粮食给养由南向北运输,看来疏通大运河还是对的。”

    秦婳婳说:“肯定是对的,就是有点着急了,疏通运河,迁都,郑和下西洋,这么多大事一下子都办起来,国家元气还没恢复呢,为什么不等上几年再做,北方的威胁才被打出去,暂时起不了太大的风浪了,朱棣就是好大喜功,急于正名。所以才这么折腾,他是可以舒舒服服过日子,但是普通的百姓怎么受得了。”

    范小见点点头说:“所以山东唐赛儿才会造反。”

    秦婳婳说:“不错,汉朝在这点上就做得比朱棣强,刘邦虽然是小混混出身,但是知道民间疾苦,打下咸阳的时候就说约法三章,虽然以后说话没算数,但是能有这个表态就很不容易了,以后的国家政策也是无为而治,休养生息,把大事留给后世子孙去做,一直到了汉武帝的时候,汉朝才开始真正发力,中间过了五十年,朱棣这虽然也是差不多五十年,但是靖难之役经过四年,对国力的破坏巨大,汉朝虽然有七国之乱,但是三个月就没事了,国力影响不大,就是这样,因为汉武帝的开疆辟土,导致形成汉朝衰退的转折点。所以朱棣对国力的透支过于厉害了,他是因为贵族出身,对百姓疾苦不在意。”

    范小见说:“那我能不能在这方面劝劝他?”

    秦婳婳说:“省省吧你,好好留着脑袋篡位,或者好好码字,少想没用的,我一个责编说的,免费送给你了。”
上一页目录下一章

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

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

下载APP
终身免费阅读

添加到主屏幕

请点击,然后点击“添加到主屏幕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