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灯
护眼
字体:

第八十一章

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

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

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

下载APP
终身免费阅读

添加到主屏幕

请点击,然后点击“添加到主屏幕”

    离开张让府,先与王朗会合,然后便前去找陈球。

    陈球本身就是反宦官的,这一次公孙度被赵忠陷害,本来也冤枉,陈球当然不愿成为宦官帮凶,所以对许强和王严的请求爽快答应。

    “不过最近上面有些风声,宦官们看我不顺眼,准备给我换个位置,所以你们还得再找几个人为妥。”陈球叹道。

    廷尉负责审讯人犯,可以说是极其重要的职位,出于平衡的考虑,皇帝一般会选择中立派的人物,但当陈球表现出越来越明显的反宦官倾向时,他这位子也就坐不长了,灵帝纪显示,熹平六年时,陈球的职位已经变成卫尉。

    正聊着,外面通报,陈球的弟子华歆求见,让许强一阵惊喜。

    玩了这么久的游戏,许强对自己能够好运见到那么多名人,已经习惯了,其实这并不完全是运气,而是与系统的设定有关,即玩家与某个名人关系越近,这个名人相关的人物就有越高的几率出现。

    现在许强相熟的陈球和王严,都与华歆相关,所以他出场的几率就更高了。

    华歆现在还是个十七岁的少年,但已经颇有气度,令王严一见心折,主动上前攀谈,而许强则直接打听“管宁”这个名字。

    “管贤弟啊,真是不巧,去年底他的父亲去世,所以回北海服丧去了。”华歆说着,一脸遗憾。

    管宁十六丧父”算来正是去年的事,而n般来说,远行求学要十五岁以后,看来管宁在洛阳呆的时间很短暂,许强不由懊悔,去年自己在陈球这儿做任务的时候怎么没有提一下管宁的名字呢。

    华歆、邸原、管宁三人合称一龙,分孙号为龙头、龙腹、龙尾,可以说是三国时代最顶尖的学者,华歆为魏国三公,数得着的重臣”邸原与郑玄并称“邸郑”曹操都想跟他结阴亲,而管宁更被后人如钱穆先生等,赞为“三国第一人”。

    管宁与华歆是陈球的弟子,这个前文有提过,见于水经注和述征记,而陈球死于1阳年,所以这二位应该是熹平年间到洛阳拜陈球为师的。

    关于管、华二人之间的秩事很有名,见于《世说新语》,第一件说二人在园中锄菜,挖到金子,管宁视而不见,华歆捡起来扔掉。虽然二人都是不贪财的清高之士,但华歆这随手一捡,在档次上就落了下风(反正两人都是挺变态的)。

    第二件说门外有大官经过,管宁继续读书,华歆却忍不住出去看看热闹,回来后,管宁便以华歆为耻,搞出了“割席断交”这个成语来。

    从这两个故事来看”华歆的表现其实挺正常的,只是管宁有点精神上的洁癖而已,但正是这样的清高,让后人将管宁推崇到了异常的高度。

    如果从考证的角度,这两个故事也有些意义,管、华二人并非同乡,他们同园锄菜并在一起读书”肯定是在游学中,门外有大官经过,这个有点象洛阳的状况,而华歆看热闹不够沉稳,则应该是少年心性”

    所以有一半的可能,这两件事是熹平年间发生在洛阳。

    百度百科上煞有介事地说,是光和年间,华歆慕名来访管宁,然后发生了上述事件,不知是哪位“历史发明家”的说法,反正史料上是没有年代记载的。

    说起来,管宁虽然割了席子,说“子非吾友也”但也就是少年的一时气话”日后两人关系还是不错的,否则也不会合称“一龙”了”

    华歆后来还举荐过管宁。

    时间不早,许强王严要出去办事,起身告退,没想到华歆同王严聊起了兴头,也主动提出同行。

    华歆与王朗之间的铁事,在《世说新语》中就排在管宁后面,而这一次却是华歆的品格占优,而被反衬的王朗,却因此被后人鄙视,罗贯中受其影响,在《三国演义》中给王朗设计了一个被孔明活活骂死的下场,真是冤枉。

    不管世说怎么吹,华歆与王朗确实很有缘分,在三国志中合在一传,而且两人的经历都颇多相似之处,败给孙策、做曹操司空参事、任魏国三公等,公正来说,这二位都算是一代名臣,无论地位和学识,当时能与之相比的不过区区数人。

    一行又来到度远府宅,这次更简单,以度远的人品,加上许强跟他的关系,这点小事还能不答应么,不过度远也补了一句,如果陈球离职,他也差不多准备回乡种田了。

    度远这个廷尉左监,也干了差不多十年,就东汉来说,包括〖中〗央和地方,在一个有实权的职位坐十年以上的,两只手都能数过来,就算朝廷不换他,度远自己也累了,尤其是眼看着许多不该死的人被宦官陷害,却无能为力的时候。

    下一站就是找审配了,由于陈球的提拔,审配在廷尉的职位也不低。

    审配性格孤僻耿烈,一向是比较难打交道的,虽然他是许强向陈球推荐的,但许强辛苦做了几年的日常任务,跟他的好感也不过区区凹点,因此许强到审配家里去的时候一向不怎么抱期待。

    然而这次不同,看到堂上两个大蓝名,许强忍不住大叫起来:“田丰!沮授!”毫无疑问,这是今天最大的惊喜!甚至不亚于见到黄忠那一刻!

    田、沮二人可以说是曰后袁绍一方最优秀的两名军师,现在风华正茂,身上散发出来的气质,令王严华歆都为之心折。

    田丰生年不详,早年事迹记于《先贤行状》,主要线索是“辟太尉府”然后因为宦官当道,英贤被害,所以弃官归家。

    这样看来,辟举田丰的,最可能是延熹八年到九年的太尉陈蕃了,大约166年被陈蕃举茂才,任侍御史,陈蕃被害,他便回家,二十年不出。

    照此推论,田丰大约有0年左右出生,被袁绍杀的时候60岁,今年虚岁35。

    而沮授在任韩馥孙驾前”已经有过一次州孙驾和两任县长的经历,再考虑204年的时候其子沮鸩为一城之守将,生年当早于180年,则沮授生年早于160年,以眼前的相貌来看约二十七八岁的样子,也算合理。

    田丰沮授与进来的几人行礼之后,便继续劝说审配,众人一听,他们居然也是为公孙度一事而来。

    “正南,你我皆是冀州人,当知公孙刺史为官清正,还请在狱中多多照应之。”

    田丰拱手道。

    审配冷冷道:,“元皓老弟,公孙度是否清正,他是否为人陷害,这些我自会审明,你不必以同州之名游说于我!”

    沮授皱了皱眉,踏前一步:,“这是令父济阴府君的书信,我们专程向他禀明此事,府君也认为此事乃宦官所为”《成阳灵台碑》记载,172年济阴太守审晃修筑灵台此人与审配同籍,故系统为二者设定了父子关系。

    审配听了这话,不由大怒:“吾乃执法之人,岂能因亲废公,此信我绝不会看!”

    田丰沮授的面子一再被驳,脸色都很难看,如果不是在冀州时得到公孙度照顾与看重他们又何必来受这个气呢。

    田丰沮授审配都是有名的刚直不阿,就算大家的意见没什么冲突,也是很容易闹僵的。

    许强见机,便插话询问公孙度被囚的前因后果,而田丰沮授身为冀州人又专程进京申冤,显然是掌握了一些资料的。

    这次发话的是沮授,因为此事与他直接相关。

    原来公孙度任刺史之后,谨记友人叮嘱,并不招惹安平赵忠家的人,但也并不巴结照这种状况,再过一年半载,可能他就顺利升迁到其他地方了。

    但年初时,巨鹿人张解向公剁度行贿希望被举为茂才,结果当然被公孙度拒绝还准备收押张解,张解见势不对,赶紧重金求救于赵家,于是赵忠强行保下张解。

    而张解并不准备就此干休,反而叫门生弟子大肆造谣,加上赵忠在朝内用力,硬是把公孙度给拉下马来。

    而沮授此时任公孙度的孙驾,此次公孙度所举的茂才就是他,所以对此事相当清楚。

    ,“张解?”许强心头猛地一跳,随即想起,这么久了,玩家们居然还没有找到黄巾之乱最关键的人物、张角!

    张角这个名字很怪,如果是文盲家庭,倒可能取这类名字,但能够以《太平清领道》传教,掌握高明医术并且与许多宦官有联系的人,应该是颇有文化的,就算父母出身低,长大后也可以自己改名字的。

    许强一直怀疑,这个,“角”字会不会是官方为了丑化天公将军而写入史籍,或者是在起事后,象边章韩遂一样自行改名的。

    当然这个怀疑一直没有深入下去,因为几乎所有史籍都如此统一,且完全没有改名的记录。

    但其实有一个地方例外,就是《后汊书,刘陶传》中,宦官向皇帝上奏中提到,“张解事发”几个字,究竟是误写,还是史书上留下的唯一线索?

    不管怎么样,游戏里看来是与许强的猜测近似的,至少现在,张角的名字是,“张解”!

    当然系统这么设置,应该不是真的否定多数史料,而是想借此干扰玩家,免得他们太容易找到张角,影响历史。

    说起来,在《三国演义》里面,罗贯中给张角安了一个“落第秀才”的身份,可能推测张角至少是半个文化人吧,当然他可能不知道,汉朝并没有科举制度,“落第”无从说起。

    ... -->>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
上一章目录下一页

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

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

下载APP
终身免费阅读

添加到主屏幕

请点击,然后点击“添加到主屏幕”